香港危廢暫存庫建設標準是什么
文章作者:123
發布時間:2025-01-22 09:36:05
瀏覽次數:0次
香港危廢暫存庫建設標準雖無專門針對香港地區危廢暫存庫建設標準的詳細法規,但可參考國際通行標準及中國內地相關標準結合香港實際環保要求等進行理解,通常涵蓋以下方面:
- 地勢與位置:應選擇地勢較高、干燥且排水良好的區域,遠離水源地、居民區、學校、醫院等敏感區域,距離通常需保持一定安全距離,如 50 米以上。還應靠近危險廢物產生源或便于運輸的位置,方便危廢的收集和轉運。
- 區域隔離:設置明顯的邊界標識和隔離設施,如圍墻、柵欄等,與周邊其他區域分隔開,防止無關人員和動物進入,避免危險廢物流失、揚散和擴散。
- 建筑材料:采用堅固、耐腐蝕、防滲、防火的材料,如鋼筋混凝土結構或鋼結構加防腐涂層。地面、墻體和頂部都要進行防滲處理,可涂覆至少兩毫米厚的環氧樹脂等防滲材料,確保與危險廢物相容,防止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危險。
- 空間布局:根據危險廢物的種類、數量和特性,合理劃分貯存區域,不同種類、不相容的危險廢物要分開存放,并用完整的不滲透墻體間隔,每個貯存區域應設置相應的標識和防護設施。
- 防護設施:配備完善的防雨、防曬、防風、防火、防盜設施。設置雨棚防止雨水進入暫存庫;安裝消防器材和自動滅火系統;設置監控攝像頭和門禁系統,對暫存庫進行 24 小時監控,限制人員進出。
- 通風與凈化裝置:設有良好的通風系統,如排風機,確保暫存庫內空氣流通,對于存放具有揮發性氣體危廢的暫存庫,排氣筒高度需滿足相關規定,廢氣排放口須安裝便于拆卸檢查的過濾裝置和氣體凈化裝置,對排出的廢氣進行處理,達標后排放。
- 泄漏收集與處理系統:地面應設計有一定坡度,設置泄漏液體收集裝置,如導流溝、收集池、托盤等,收集池的容積應能滿足最大容器泄漏量或總儲量的一定比例。同時,配備應急事故池,用于收集和處理突發泄漏事故時的大量泄漏物。
- 應急與安全設施:配備應急噴淋裝置、洗眼器、急救藥品等應急救援設施,還應設置安全照明設施和觀察窗口,便于管理人員進行日常巡查和監控。

- 標識系統:暫存庫內外應設置清晰、明顯的標識牌和警示標志,標明危險廢物的名稱、種類、特性、危害程度、貯存區域、應急處置措施等信息。
- 管理臺賬:建立詳細的危險廢物管理臺賬,記錄危險廢物的產生單位、產生時間、廢物名稱、數量、來源、去向、處置方式等信息,記錄應至少保存三年,以便追溯和查詢。
- 人員資質與培訓:操作和管理危廢暫存庫的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取得相應的資質證書,熟悉危險廢物的性質、危害及處理處置方法,掌握安全操作規程和應急處置措施。
- 安全制度與應急預案: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出入庫管理制度、設備維護制度、安全檢查制度等。同時,制定詳細的危險廢物專項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演練,提高員工應對突發事故的能力。
版權所有